吃泡菜還去韓國?韓國這么多泡菜都made in China!頭條

綠松鼠 / / 2018-05-01
近日,一則有關韓國泡菜的新聞引起了人們的關注。
餐飲界

近日,一則有關韓國泡菜的新聞引起了人們的關注。

提起韓國餐飲,大家可能首先想到的就是韓國泡菜。作為韓餐中很有代表性的佐餐菜,韓國泡菜不僅是韓國人民日常飲食之常備,也被他們視作是自己國家文化的一部分。在2013年,韓國的“越冬泡菜文化”還申遺成功,正式被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之中。 

只是,韓國民眾都如此重視他們的泡菜了,韓國的泡菜產業(yè)竟然需要振興拯救?這究竟是怎么回事?

韓國進口泡菜占35% ,幾乎全部來自中國  

韓國《亞洲經濟》4月13日報道,來自世界泡菜研究所12日發(fā)布的數(shù)據顯示,韓國泡菜進口規(guī)模從2015年起已連續(xù)3年呈現(xiàn)增勢。

其實早在2017年9月,世界泡菜研究所就曾發(fā)布一份報告。報告指出,在韓國整個泡菜消費市場中,進口泡菜的比重已經達到了35%。雖然這個比例看似不多,但實際上,韓國泡菜的貿易逆差已經達到了4728.5萬美元(約合人民幣3億元),創(chuàng)下韓國海關自2000年進行相關統(tǒng)計以來的新高。

同時,韓國泡菜進出口重量的差距也創(chuàng)下了新的紀錄,2017年韓國泡菜進口量是出口量的十倍。

而在所有進口的泡菜中,中國生產的泡菜占比高達99%。目前,韓國的餐廳使用的泡菜有89.9%都是來自中國。2017年韓國從中國進口的泡菜規(guī)模達到27.56萬噸,較前一年(即2016年)的25.34萬噸增長了8.8%。

韓國當然不是沒有好的生產泡菜的工廠,那么,中國產的泡菜到底是憑借什么占領了如此巨大的韓國市場呢? 

無論從哪個角度看,中國泡菜的低價格都是最主要的優(yōu)勢所在。韓國農水產食品流通公社稱,以2016年為準,韓國泡菜出口單價為每公斤3.36美元(約合人民幣21.6元),而進口泡菜的單價只有每公斤0.5美元(約合人民幣3.2元)。 

韓國泡菜價格貴,主要是因為人工成本高。而且由于近幾年韓國極端天氣頻發(fā)的影響,生產泡菜所需要的白菜、洋蔥等原材料常常供應不穩(wěn),這更是加大了控制泡菜制作成本、降低泡菜產品價格的難度。同樣是泡菜,味道上又相差無幾,當然就會有更多人選擇物美價廉的產品了。

韓國的泡菜振興計劃  

作為一個眾所周知的泡菜大國,韓國的泡菜產業(yè)卻呈現(xiàn)出頹勢。面對巨大的貿易逆差,韓國方面也曾做出許多努力。

松鼠君發(fā)現(xiàn),早在2013年,為了增加出口量,同時提高韓國泡菜在中國的辨識度,打造高端品牌形象,韓國農林水產部決定將韓國泡菜統(tǒng)一取名為“辛奇”,并一度要注冊“辛奇”商標。

所謂“辛奇”,就是韓語中泡菜讀音“kimichi”的音譯。但經過一段時間的試行,這個名字在中國的大眾接受度卻仍然不如“辣白菜”或者“韓式泡菜”,于是這一方案最后也就不了了之了。 

到了2018年,韓國農林畜產食品部再次針對本國泡菜產業(yè)的現(xiàn)狀做出政策調整,發(fā)布了《泡菜產業(yè)振興綜合計劃》,力爭在2022年以前將國產泡菜比重較2016年提高5%。

為此份《計劃》提出了6項戰(zhàn)略。首先,政府將重點發(fā)展腌制白菜產業(yè),提高價格競爭力,計劃將目前1800億韓元(約合人民幣10億元)的腌制白菜市場規(guī)模在2022年以前提高至2500億美元(約合1.56萬億人民幣)。泡菜醬料等相關市場規(guī)模也將增至3500億韓元。韓國政府還將提高泡菜的味道和品質,將采取與標注牛肉等級相似的制度,提高韓國泡菜的競爭力。政府還將加強泡菜原產地的監(jiān)管,杜絕進口泡菜非法在市場流通。此外,還要通過加大海外宣傳力度,促進泡菜出口。

只是這項計劃是否能夠見到成效,還得等待后續(xù)實踐了。當然,對于咱們吃瓜群眾來說,最重要的是,以后再也不用嫌棄國內的韓式泡菜不正宗了,畢竟韓國那么多泡菜還是從咱這進口的呢!

本文來源:綠松鼠,數(shù)據資料來自央視財經,由餐飲界(微信ID:canyinj)整編報道,轉載請注明來源!

免責聲明:1.餐飲界遵循行業(yè)規(guī)范,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;2.餐飲界的原創(chuàng)文章,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"來源:餐飲界m.txylsyj.cn",不尊重原創(chuàng)的行為餐飲界或將追究責任;3.投稿請加小編微信canyinj888或QQ237634588。4.餐飲界提供的資料部分來源網絡,僅供用戶免費查閱,但我們無法確保信息的完整性、即時性和有效性,若網站在使用過程中產生的侵權、延誤、不準確、錯誤和遺漏等問題,請及時聯(lián)系處理,我們不承擔任何責任。


掃碼關注餐飲界微信號


媒體官方合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