星巴克在中國賣這么貴 為啥凈利潤同比上漲高達 30%頭條
先問讀者一個問題:星巴克貴嗎?
我猜你的答案是“還好”或者“有點貴”。我的想法可能跟你不太一樣,我認為星巴克貴得要死,因此我一次都沒去過。
清華大學經濟學教授寧向東算了這么一筆賬:
一個大杯的拿鐵,意味著什么?意味著價格超過了吉野家、麥當勞、真功夫的一頓午餐。拿鐵里面有什么?主要的材料就是牛奶,就是用上等的牛奶,一杯牛奶的成本是算得出來的,加上可可粉和一些糖漿,打死也不會是這樣一個價格
拿鐵成分表
看來,認為星巴克貴得要死的不止我一個人。然而,根據星巴克最近公布的 2018 年第一季度財報,雖然星巴克的全球效益不景氣,但是它同期在中國大區(qū)的凈利潤同比上漲高達 30%,同店銷售漲幅為 6%,業(yè)績十分樂觀。
這說明,在中國,我這種“窮屌絲”正在越變越少,而認為星巴克好喝不貴的人正在越變越多。
一杯咖啡的成本明明只有幾塊錢,為什么這么多人覺得不貴呢?
一、體驗消費的本質——社會階層
因為消費從必需品時代,過渡到了體驗時代。
這里借鑒一下羅振宇的觀點:
“體驗時代”這個觀點好像也稀松平常。但是你往深一想,體驗的本質是什么?是意義。過去的消費者花錢買東西,是為了滿足衣食住行的基本需求;而現在,消費者追逐的是體驗,以及體驗給自己帶來的人生意義。
再往深一想,每個人賦予自己人生的意義千差萬別,但是從整個社會上來看,大家追求意義的方式又有很大一部分是重合的——就是和他人比較,更準確地說,就是確認自己的社會階層。
而在商業(yè)社會,能夠更快速呈現自己社會階層的,就是你購買商品的價格。
1000 塊的包包和 5000 塊的包包,在體驗上最根本的區(qū)別,恐怕不是什么款式、做工、品牌文化,最核心的區(qū)別就是價格區(qū)間。
有種說法是:“買它,是因為我背得起它?!蔽矣X得這么說還是有點屌絲,應該這么說:“買它,是因為我剛好就是這個消費水平的人呀?!弊⒁猓f的時候語氣要云淡風輕,就像說“我吃飯是因為我剛好餓了呀”一樣。
正如營銷人喻穎正所說:
口袋里有那么多錢時,想買一個正好賣那么貴的東西的欲望,就像孩子嘴中擋不住的新牙。
由于此類消費的核心是作為中產階級的感覺而非產品本身,所以消費過程中一些看似是麻煩和成本的東西,其實都是加分項:
對于買 LV 的人來說,高價是一種消費體驗,而非成本。
對于買喜茶的人來說,排隊是一種消費體驗,而非成本。
對于買星巴克的人來說,遭受它奇葩的杯型分類的折磨,是一種消費體驗,而非成本。
星巴克中杯事件 羅永浩感覺受辱自扇耳光
二、體驗時代的價格邏輯
所以,在體驗時代,真實的消費邏輯是這樣的:
老子現在要花三十多塊錢(而不是幾塊錢)喝一杯咖啡,這杯咖啡在哪里?
或者是:
老子現在想體驗作為中產階級的感覺了,打算花個三十多塊錢,這錢往哪兒花?
比如,天冷了,你要買雙靴子,心理活動很可能是這樣的:我要買雙靴子,預算大概是 600-1000 塊錢,什么牌子比較好?
請讀者注意,這是一個很有趣的思考順序——先定價格區(qū)間,再找對應的產品。
因此,聰明的商人頭腦中也會產生一種相對應的定價邏輯——先定價格區(qū)間,再生產對應的產品。
在我們一般的認知中,定價的邏輯應該是先算出成本是多少,然后在成本的基礎上增加我們想賺到的利潤,由此得出最終的定價。這種定價方法叫做“成本定價法”。
有些人考慮得更全面一點,他先調查競爭對手的定價都是多少,然后在這個基礎上給出自己的定價。這種定價方法叫做“競品定價法”。
但是這里的定價邏輯卻完全不同,這是先考慮消費者想要掏多少錢,提前把價格確定下來,然后再去思考我提供一個什么樣的商品來匹配這個價格。這種定價方法叫做“支付意愿定價法”。
三、支付意愿定價法的兩個維度
大眾曾經做過一款豪華車型「輝騰」,各方面性能極佳,但是銷量巨慘,有且只有一個原因——它長得像十幾萬的帕薩特。關于輝騰, 有這么一個膾炙人口的段子:
一大哥花了 256 萬買了輛 W12 缸 6.0 的大眾輝騰,引發(fā)了以下幾件事:
某日,大哥進停車場,正在自動泊車中,管理員沖他喊道:“喂,開帕薩特的小心點,別把邊上的寶馬給撞了,你賠不起?!贝蟾缗鸬溃骸袄献拥能噳蛸I他 10 輛了!”
某日,大哥到一處接朋友,此小區(qū)門口黑車眾多,大哥在車上等朋友之際聽到黑司機們議論:“這么好的車也出來拉活啊?!绷硪晃徽f道:“可能單位的吧,不過帕薩特怎么也得百公里 8 個油吧?!贝蟾鐡u下車窗怒吼之:“老子百公里得 17 個油!”
這引申出一個有趣的問題:高級商品買到了,但是別人看不出來,可以嗎?
當然不可以。別忘了,消費者表面上買的是價格,實質上買的是社會階層啊。社會階層是跟人比出來的,是需要人們認可的,因此高級商品一定要讓人能認出來。
所以,采用“支付意愿定價法”來設計高級產品,要考慮的的第一個維度是消費者的「社會需求」。
所謂社會需求,是指消費者希望通過購買這款產品,成為某個社會群體的一員,也就是我們常說的「癢點」。
正因為如此,這十幾年來,市場上的輕奢品千千萬,但真正能成為超級爆款的只有麥當勞的兒童餐玩具、阿迪達斯的豎條紋經典款運動服、星巴克的杯子、Burberry 的格子圍巾、LV 的印花皮包、寶馬的大鼻孔……
同理,很多白領每天喝一杯星巴克 30 塊錢的拿鐵,但極少有白領每天吃比同事貴 30 塊錢的外賣。對于消費能力有限的人來說,好鋼要用在刀刃上——都蹲在地上吃盒飯了,花再多錢逼格也高不起來啊。
可見,有些產品天生就“高級”不起來,那它們是不是就不能使用“支付意愿定價法”了呢?
并不是,這就涉及設計產品時要考慮的第二個維度——消費者的「功能需求」。
功能需求,即我們常說的「痛點」和「爽點」,痛點就是要解決問題,爽點就是要體驗良好。
這個路數的標桿是小米手機。雷總深諳“得屌絲者得天下”的道理,從一開始就瞄準了 1000-2000 元的價格區(qū)間,然后在此基礎上盡可能滿足消費者對產品功能的需求,同時絞盡腦汁壓縮成本,獲得無與倫比的價格優(yōu)勢,一舉成功。
運營研究社同樣如此,我們知道自己要滿足的是用戶的功能需求,我們也知道我們的多數用戶還處于奮斗階段,預算很緊張。
所以我們的課程服務不按課程包售賣,而是按技能維度售賣,你當下缺什么技能就學習什么技能,這樣不僅讓學員少花錢,而且學習周期短見效也快。這樣賣課,我們掙錢會慢很多,但卻能為學員提供最具性價比的成長服務。
四、總結
本文介紹了一種看起來有點反常識的定價方法——“支付意愿定價法”,它的底層邏輯是:
1)鎖定自己要攻占哪個價格區(qū)間;
2)設計相應的產品來匹配這個價格;
3)設計產品時,要思考消費者對該產品是偏向“社會需求”還是“功能需求”,從而制定相應的研發(fā)和營銷策略。
最后,引用“現代營銷學之父”科特勒的名言作為收尾:“營銷,就是把價格以產品為載體賣出去?!睕]錯,賣的不是產品,而是價格。
本文來源:i黑馬,由餐飲界(微信ID:canyinj)整編報道,轉載請注明來源!
免責聲明:1.餐飲界遵循行業(yè)規(guī)范,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;2.餐飲界的原創(chuàng)文章,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"來源:餐飲界m.txylsyj.cn",不尊重原創(chuàng)的行為餐飲界或將追究責任;3.投稿請加小編微信canyinj888或QQ237634588。4.餐飲界提供的資料部分來源網絡,僅供用戶免費查閱,但我們無法確保信息的完整性、即時性和有效性,若網站在使用過程中產生的侵權、延誤、不準確、錯誤和遺漏等問題,請及時聯系處理,我們不承擔任何責任。
掃碼關注餐飲界微信號